賽馬次文化堂(1):賽馬俚語與香港文化
香港自開埠以來已有賽馬,二戰後賽馬也走入普羅大眾的生活,不論貧富、身份,人人趨之若鶩。
不知不覺間,賽馬已不止是只發生在馬場和投注站內的事,場外各種社會面貌,也有賽馬的痕跡,最明顯的就是各種與賽馬有關的俚語。凡俚語都能生動活潑反映大眾文化,時至今日,即使你從不賭馬或觀賞賽馬,也會用到這些俚語。
1) 造馬
指在一場賽馬預先內定賽果,然後相關騎師及練馬師就在比賽中使用不同手段,以達成該賽果。因此,有說「造馬」是「製『造馬』王」、「製『造』頭『馬』」的簡稱。
以前香港賽馬仍屬業餘水平,監管尚未完善,相關作弊者就可肆無忌憚,影響賽事公正。最轟動者為發生於1969–1970年間的「毒馬案」,涉事團夥向80多匹馬餵食砒霜,令其跑不出水準,甚至死亡。即使香港賽馬自1971年起步入職業化,也揭發零星集團式「造馬」事件,如1986年「上海幫造馬案」和1997年的「吳兆秋造馬案」,涉事者不是鋃鐺入獄也遭重罰、停牌。
「造馬」和比賽有關,大眾就將此詞延伸至其他比賽項目,尤其賽果只操縱在一小撮人的賽事(如選美、電影大獎等),就最容易有「造馬」的嫌疑。
例句:「嘩,XXX唱得咁難聽都有獎,鬼叫佢係阿邊個高層嘅契仔咩,造馬都唔好造到咁出面當人地傻仔!」
2) 搶閘
在香港每場賽馬開始前,各匹馬都要同時關在閘廂內,當準備妥當,司閘員一按鈕,每個閘廂門就會同時打開,以確保每匹馬都有公平的開步機會。既然各匹馬都能同時出閘,騎師就要盡快進佔對馬匹最有利的位置:如果排在外邊,就要盡快移入內欄,以節省腳程;如馬匹習慣領前,就要盡快搶位。這些行徑賽馬術語稱為「搶閘」。
「搶閘」在以前來得更重要。當時沒有閘廂,只用繩網權充起步點,就算一放下繩網,起步時機都總會有偏差,騎師就因此更須抓緊機會爭位。
現在,此語就引伸成人們迅速衝前、爭取領先的舉動。以往多用「一馬當先」,但總不及「搶閘」來得傳神。朗侯活導演、米高基頓主演的喜劇”The Paper”(1994)在香港譯成《搶閘新聞眼》,憑名就生動精準勾勒出新聞從業員爭分奪秒的專業生態。
例句:「踏入狗年,一名男嬰搶閘於零時零分在浸會醫院出生。」
「搶閘」一刻
3) 叮噹馬頭
兒時聽到賽馬旁述這個用語,經常誤會「叮噹(多啦A夢)在哪裡?」
其實叮噹並沒有在馬場出現。這形容兩匹馬短兵相接、爭持激烈下的影像。馬匹奔跑時,頭會前後搖擺,馬頭向前俗稱「叮」;向後則為「噹」。當兩匹馬並駕齊驅,一時自己的馬頭向前、對方向後,自己暫時領先少許;但下一刻自己向後、對方向前,那時變成了對方領先。兩個馬頭前前後後,猶如敲打木琴,叮叮噹噹,一直如此激烈爭逐,未到終點也不知冠軍誰屬。
現在香港人以此引伸到各種競爭激烈的情況,如選舉、球賽等等。「旗鼓相當」與「叮噹馬頭」意思相近,但大家可想像到其場景猶如兩個實力不相伯仲的陣營戰前列陣,氣氛繃緊,卻還未開始正式交鋒,總欠了一點動感。
例句1:「九龍西補選,鄭泳舜同姚松炎而家只差幾百票,互有領先,形勢叮噹馬頭。」
例句2:「而家英超射手榜,哈利簡尼32球、沙拿33球,兩個叮噹馬頭。琴晚簡尼入兩球,轉過頭沙拿又整多3粒。」
正宗「叮噹馬頭」
4) 去馬
練馬師努力訓練馬匹無非想求勝,對每匹馬亦有相應部署,當他認為馬匹狀態來了、時機成熟,就希望把握機會出擊,取得勝利。練者決定出擊的舉動,行內俗稱「去馬」。
而任何人都會有決定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刻,現在這些舉動也廣義統稱為「去馬」,一般傾向於較大或重要的決定。
大陸也有類近的字眼「上馬」(例子:三峽工程上馬)。大家都是「馬」,但相比之下又是我們的更傳神:只「上馬」,但馬不「去」,原地踏步,又有啥用?
例句:「你同阿K都去咗幾次街,都唔見佢推你喎,咁即係佢都對你有D意思喇。一場兄弟,我勸你咪咁鵪鶉,一於去馬追佢啦!」
5) 補飛
此語由來,原先指在火車、巴士等交通工具上補買車票,後來應用在賽馬上,更將之發揚光大。
賽馬注項,馬迷一般簡稱為「飛」,當投注在某匹馬的注項在開跑前短時間內急升,其賠率就會下降,由冷變熱,馬迷就會稱之為「落飛」。這是一個對該匹馬信心上升的指標,暗示牠勝出的機會漸漸提高 (可以是因為當日形勢對該馬有利、騎師表現出色,但很多時普羅馬迷卻不容易找到箇中原因)。馬迷們原先已投注在其他馬身上,但當看見此情景,為確保中彩機會,也會在那匹「落飛馬」上補一注。此一舉動,即曰「補飛」。
「補飛」往往是賽事開跑前幾分鐘內的決定,因此來得比較急,以求盡快防止自己輸錢,由此就引申成其他迅速補救措施。此語跟「補鑊」、「亡羊補牢」相近,但沒有「鑊」那麼沉重,更遑論造成傷亡,語境比較輕鬆。
例句:「哎呀,漏咗份手信俾阿叔添,快D補飛去零食物語買番份喇!」
6) 催谷
練馬師提升馬匹作戰狀態固然靠日常操練,如果練者希望將馬匹狀態短時間內推高,操練就變得更艱辛和狠辣,有時甚至用到針藥,馬匹的狀態就有機會達至顛峰。此一過程就是「催谷」:催促、谷起狀態是也。
但是馬匹卻未必可以一操即起,尚未成長、心智稚嫩、健康問題、鬥心渙散、性格多疑……統統都會影響表現;有時馬匹表現差劣甚至正正由於操練過度,導致厭戰。
看到這裡,你就會驚覺人和馬何其相似!可是,明白這個道理、肯順其自然的人又有幾多…
例句:「小明近期情緒好唔穩定,我知陳太你好緊張佢成績,經常鞭策佢讀書,但越催谷,佢表現就越差。不如俾佢休息一段時間玩下,好嘛?」
這些香港原產的賽馬俚語,部份(如「造馬」)更已「出口」至中國內地。認識香港賽馬文化,有時更可幫助大家了解本地文化。重申一次,賽馬不是只有賭博,亦無須真金白銀投注,惟香港不是育馬的地方,而香港人的「賭性」實在太強,因此要一時三刻將賽馬的刻板印象改正過來不容易。但如只單純認為「賽馬 = 賭博」而將之一刀切隔絕 (道德潔癖者何其多!),就錯過深入了解港人生活的契機,而上述印象亦只有不斷延續,殊甚可惜,也愚不可及。